生日會的掙扎

本文最初在2017-06-02发布在原始第一蟹网站上

前天,當我從幼兒園接到兒子後,我正準備發動引擎,驅車回家時,手機的通知聲響起,我收到CPE〈魁北克公立幼稚園〉園長Anny轉寄某位學生家長的信,是封生日邀請函。

這位馬克同學前年曾邀請我兒子參加生日會,今年生日會的地點同樣在他家中。我很不想讓我兒子去,至今我都守口如瓶,尚未對我兒子提起隻字片語。

我不想讓兒子去的原因得從去年開始說起。

話說,去年我陪伴四歲兒子與另一名小女孩Leiticia參加馬克的生日會,Leiticia是我兒子的同班同學,她媽媽與我是相熟的朋友,我們私下會約出去吃飯與社交。生日會前幾天,Leiticia的媽媽拜託我開車載她女兒去,因為肩負接送這兩個孩子的責任,我索性就陪坐在這兩小時的生日會裡,方便看顧兩孩子的安全與提醒他們該有的「作客禮貌」。

是的!我很不信任這裡的家長,萬一發生意外,他們這些魁瓜絕對是全程怪我!故,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說到底,我們這些移民家庭還是無法與當地家庭「平起平坐」的!試想,若我兒子發生意外,我人又不在現場,對方家長只會隨便幾句法文打發我,若有法庭興訟,我方肯定會輸!我不願意冒這種險,兒子的安全與終身幸福才是最需要考量的事情!

馬克生日會的唯一節目與娛樂就是一個充氣溜滑梯,眼尖的我立刻發現上頭印有「Du Proprio」〈註1〉字樣,好奇心驅使,我問馬克母親:「請問你們這個充氣溜滑梯是和Du Proprio公司買房子,所以他們送你們的嗎?」

她答:「不是!馬克的父親是Du Proprio公司的CEO,這溜滑梯是他們公司的公物,平時公司辦活動時才拿出來給小朋友玩!今天他爸爸特意向公司借來用!」我頓時恍然大悟,似乎這位爸爸是個大人物呢!

補充說明一下:我孩子參加過的修女島的生日會形形色色,有辦在大型室內遊樂場、保齡球館、租借圖書館的會議室並請專業的魔術表演或Disney Frozen姊姊的歌唱帶動表演〈我兩個孩子的生日會就是這樣辦〉;若辦在家中,通常家中有游泳池供小朋友遊憩,或請魔術師前來表演,或準備一元店買來的許多團體小遊戲,讓小賓客們彼此多點互動。基本上不管地點在家中或其他公眾場合,家長都會盡量安排節目娛樂賓客。

所以,馬克生日會只有一個充氣溜滑梯,算是非常簡易型的生日會。

當天的小賓客不多,只有我兒子、Leiticia和某個叫Peter的小男孩、以及馬克的兩個妹妹。馬克的父母親、保母、我與一名貴婦奶奶是現場的大人,Peter是貴婦奶奶的孫子。

給小朋友的吃食只有爆米花、水和一個蛋糕,而馬克的父親對我的招待就是:「你要不要喝水?」難道就沒有果汁可以喝嗎?他問這話時,自己手裡握著一瓶啤酒……這是什麼待客之道?
 

這絕對不是個尋常的生日會,貴為CEO的家長將其獨子的生日會辦成這樣,真的很「節儉持家」!

我何出此言呢?在我八歲女兒成長至今的路程上,我這位媽媽也算身經百戰,陪著女兒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生日會,且與許多不同國籍、不同性格的家長交手、切磋過!修女島許多家長的社經地位都算中上,水準之上的生日會可是如數家珍,比比皆是,當天經歷的這場生日會水平與CEO父親的背景,確實落差太大!令人不禁思索:生日會辦成這樣,究竟是要傳達什麼特殊的訊息嗎?或是對兒子的生日會不夠重視,故簡單呈現?

馬克家有個保母,不論我對她說英文或法文,她都只用法文回答,好似令我重溫「魁瓜與外族的互動方式。」這保母在生日會上的任務就是用皮膚專用的畫筆,幫小賓客們彩繪臉部。

等到馬克的保母以色筆彩繪完我兒子,她把鏡子遞給我兒子端詳,鏡子在兒子手裡站不到兩秒鐘,馬克爸爸就不耐煩地催促:「好了好了!換Peter了!」Peter就是貴婦奶奶的小孫子,我立刻識相地請我兒子離座,把位子讓給Peter。

我觀察到的是,馬克爸爸很迎合討好這位貴婦老奶奶,而她的孫子Peter並不在我兒子的幼兒園上課,他不是馬克的同學,那他和馬克是什麼關係呢?但見馬克爸爸極力逢迎拍馬的態度,或許這位貴婦老奶奶是馬克爸爸生意上的合作對象吧?

瞧!如果我人不在現場,我四歲的兒子如何知道接應這樣的場面與對待?無庸置疑,就是白白被馬克爸爸喊來喊去,小孩子也看不懂對方在欺負人,豈不就白白被欺負了?況且當下我人在場耶,我還沒死耶!馬克爸爸就敢當我的面,以此態度對我兒子,當我是「死人」嗎?

當場看到馬克爸爸這等反應,我很後悔帶兒子來參加這場生日會,並很氣惱自己幹嘛買那麼好的禮物,來這裡被糟蹋的啊??

曲終人散,當Leiticia和我兒子離開時,我特意囑咐兩個孩子要與主人家客氣道別,畢竟對方再失禮,我們都不能忘了禮貌!然後馬克的父親草草與這兩孩子打過招呼,敷衍了事後,就回到後院招呼他那位貴婦老奶奶。

在我開門離去前,我還瞥見桌上的那堆小包裝糖果,心理更不是滋味了!因為這裡的生日會上,主人翁都會預備「回禮」給賓客,那堆小包裝糖果就是「回禮」。為什麼我兒子和Leiticia沒有回禮呢?我們是「次等賓客」嗎?

我受傷的感覺來自於:我兒子送的禮物是所有賓客裡面最大、最好的,我這做媽的也用銀彈攻勢在「大方交朋友」了!我還貢獻我的人力資源,現場坐鎮幫忙照顧所有的孩子,也幫忙收拾餐盤、擦桌子,然後我們也堅守該有的禮貌與規矩,為什麼還要忍受這等「差別待遇」?

待我把車停妥,將Leiticia交回到她媽 媽手中時,她媽媽第一反應就是查看女兒的雙手,看有無袋子或是回禮類的東西,我倆有默契地四目交接,不待她問話,我立馬接口:「他們沒有給我們!」她馬上會意,不可置信地尷尬笑著:「怎麼會這樣?」我苦笑回應,我也很想問蒼天:怎麼會這樣!這是我去過最誇張的生日會。

回憶完去年 如此不愉悅的生日會,我陷入一股掙扎。如果不讓兒子去,我又擔心兒子失去與同學社交的機會,以後人家都不約我兒子的話,不就是變相地排擠他嗎?

忽地想到,今年我準備幫兒子辦生日會時,馬克也沒來,她媽媽拒絕我的時候,連理由都沒說,那時的受傷感受又隱隱作痛了:為什麼每次別人邀請我兒子參加生日會,我都盡力排除萬難讓孩子去,並且準備最好的禮物,就怕孩子被人貼標籤或是瞧不起,可是這些老外家長都沒有這種「禮尚往來」的體貼心態,似乎我再如何真心真意對待他們,他們始終不把我當一回事,也不給個面子、裝個樣子,真的讓我很崩潰!我這心理的疙瘩到現在都還在呢!

當時Leiticia的媽媽知悉此事,很夠義氣地私下去問馬克媽媽為何不來生日會,一問才知,原來馬克家中有長輩過世,馬克得去奔喪。

今晚我打給Leiticia的媽媽,問她查看email後,有無看到馬克同學的 邀請函。她苦笑說:「沒收到邀請函耶!」

我想,我的掙扎露出一線曙光,解套方案呼之欲出!因為我原本的打算是,如果Leiticia要去參加生日會,我就情商Leiticia媽媽這次陪兩個孩子去。去年我已盡責地作陪生日會,這次就換Leiticia媽媽去,我兒子就能出席這場生日會,我本人又不用前往,我就免受去年的差勁感受。

這下可好了!Leiticia沒有收到邀請函,那就一翻兩瞪眼,大家都不要去了!太好了!掙扎煙消雲散了!

再次提醒各位移民媽媽們,移居新國度記得多交一些「娘子軍」朋友,例如孩子班上其他同學的媽媽,當中若有比較氣味相投、且看來會兩肋插刀的朋友,就得多親近。Leiticia的媽媽就是個人品好且對朋友講義氣的人,我很慶幸在此還能交到像她這樣好的朋友,真是上天的恩賜!

這則小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生日會,它是孩子與當地人交際的「小縮影」,而這場生日會從收到邀請函開始,就是移民媽媽面對孩子如何適應與融入當地社會的應對措施與內心掙扎,這是想移民國外的你,最佳的實境模擬。